徐蚌會戰徐蚌會戰(中共稱淮海戰役)起自民國三十七年(1948年)十一月六日,止於三十八(1949年)年 一月十日 ,歷時六十五天,此會戰分為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(十一月六日至二十二日):共軍於徐州東側碾莊圍殲國軍第七兵團。 第二階段(十一月二十三日至 十二月十五日):共軍於雙堆集圍殲軍第十二兵團。 第三階段(十二月四日至 一月十日):國軍撤離徐州後,共軍在陳官莊附近圍殲第二兵團、第十三兵團、第十六兵團。 共軍以傷亡至少十三萬五千人的代價,獲取會戰之勝利。會戰結束後,共軍完全掌控淮北地區,大部掌控長江下游以北的淮南地區,使其中原、華東和華北三大解放區連成一片,為共軍渡江作戰創造極為有利之條件。 抗戰結束後辦公室出租,國共雙方都無意共組聯合政府,國民黨自恃有三百萬軍隊,打算硬碰硬消滅共軍。共產黨在抗戰期間,已壯大實力,在農村獲得廣大支持,足以跟國軍分庭抗禮。美國雖派馬歇爾調停,但以失敗告終,於是內戰登場。打仗靠的不是只有兵力跟武器,民心與士氣也很重要,國內政治腐敗,派系惡鬥,貪贓罔法,奸佞橫行。經濟破產,農村凋敝,物價飛漲,民不聊生。戰局對國軍不利,可是最高領導當局,不知道會敗的這麼慘,垮的這麼快。1948年11月初,徐蚌會戰開始時,東北國軍已全軍覆沒。華北剿總傅作義困守平津。華中剿總白崇禧,因支持李宗仁競選副總統,被免除國防部長職務,心中不滿,不願支援徐蚌會戰。國內因經濟崩潰,物價飛漲,民找房子生凋敝,鄉村地區已被共軍控制,東北共軍已入關協助中原作戰。一、地形因素:徐州位於黃淮平原之上,平野千里,無險可守,自古以來就是易攻難守之地。楚漢相爭時,劉邦率十幾萬大軍攻下彭城,慶功宴還沒開完,項羽帶著三萬騎兵反攻,把劉邦殺的拋妻棄子,漢軍十幾萬人全掛,睢水為之不流,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。二、派系因素:據守徐州北邊的部隊,原屬與蔣中正不和的馮玉祥舊部,共軍南下時因不滿蔣中正,直接投共,造成徐州東邊,由連雲港西撤的黃百韜兵團,被共軍包圍後被殲滅。白崇禧不願東援,造成固守徐州的邱清泉、李彌兵團無法全力進攻(擔心徐州守備空虛),救出黃百韜。後白崇禧雖同意由蔣的嫡系黃維東援,但為時已晚澎湖民宿,半路上黃百韜兵團已全軍覆沒。共軍當時無派系問題,有志一同,要推翻蔣政權。三、天候因素:黃維東援時,黃淮平原上縱橫的溝渠河川,拖慢行軍速度,下起的雨雪也讓部隊行軍困難,視線不佳也讓空軍無法攻擊及空投補給,好命的國軍坐車速度比共軍走路慢,怪天氣沒道理。不過天候影響,導致國軍優勢無法發揮。四、紀率不佳:國軍紀律不佳,造成農民反感。效率不佳,造成行軍緩慢。黃百韜西撤,黃維東援,都因行軍緩慢,被共軍包圍殲滅。共軍紀律較佳,獲得廣大農民支持,後勤補給充足。五、戰術不佳:徐州剿總劉峙自稱為福將,其實軍事天分不高。劉峙收縮兵力在與徐州與共軍決戰,基本上就不利國軍。收縮兵力時,沒顧慮到黃百澎湖民宿韜兵團還沒撤回,以致黃百韜孤立無援被消滅。後期改調劉峙到蚌阜(徐州改由杜聿明指揮),又無力救出杜聿明,以致徐州邱清泉李彌全軍覆沒。反觀共軍戰術靈活,游擊騷擾,主力強攻。集中主要兵力,分割消滅敵人,戰術運用的確優秀。六、越級指揮:蔣中正雖繁忙國事卻愛指揮戰事,當杜聿明放棄徐州南下時,本來還有希望把一半軍力撤出,但蔣在半途卻要杜再反攻,杜力爭不得無奈遵命,導致杜聿明棄徐州堅城,守荒野小村,1949年1月,杜聿明部糧彈兩缺,全軍覆沒,前後兩個月,六十萬大軍煙飛灰滅。徐蚌會戰國軍失敗的結果:直接導致蔣中正下野。1949年1月,徐蚌會戰國軍失利後,蔣中正因嫡系主力部隊被消滅而下野。困守北平的華北酒店工作剿總傅作義接著投降。李宗仁要求和談,共產黨不肯。5月共軍渡過長江,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1950年3月中國大陸全境淪陷。 一、國軍何以失利?本會戰國軍失敗於事則集中兵力的階段,非失敗於開始內線作戰後。即國軍在兵力未能集中之前,即遭共軍乘國軍分離之際各個擊破。會戰失利原因概述如下:01.未主動放棄四戰之地的徐州並退守淮河南岸,憑淮河地障,實施河川防禦。將主陣地置於淮河南岸,可先消耗共軍,依機動部隊之適時反擊,與共軍行局部決戰。守備徐川,就地形而言,不利于以少數兵力阻止強敵,而利于敵大兵力包圍攻擊;而就當時兵力而言,國軍部署頗為困難,極易于形成分散,難以適時集中兵力於決戰地。如最初將主烤肉力部署於宿縣、蚌埠間東西地區時,則徐州守軍孤立於遠前方,難以久守。如主力向北則後方過于薄弱,自然形成分散,因而易于被共軍各個擊破。02.在戰略指導上犯下若干嚴重之錯誤:1.徐州剿總不應令第七兵團掩護一個軍之撤退;該兵團亦不應為掩護一個軍,而全部停止行動達兩日之久。2.十一月七日,第七兵團在險惡之狀況下到達碾莊,徐州剿總不應令其停止、固守、待援;致第七兵團被圍於碾莊,全般戰局從此陷於被動。3.當第七兵團於碾莊瀕臨潰滅時,徐川剿總即應令第十二兵團停止北進,東向固鎮方向轉移;第十二兵團更不應於二十三日,仍向澮河北岸攻擊。第十二兵團若於二十三日即停止北進,並開始東移,當日夜即可到達固鎮以面膜西地區,亦可免於被圍之命運。4.徐州剿總放棄徐州,大軍向永城、阜陽方向轉進,為一至當之指導,但中途又今其轉向攻擊,為統帥部指導上一大錯誤。03.指揮系統方面:戰場主將的才具不足、白崇禧拒絕統一指揮中原大軍、華中剿總拒派兵增援、華北剿總傅作義拒絕派兵南下、第十二兵團司令官人選方面之問題。04.反情報方面:國防部有內間,致情報外洩,嚴重影響戰情發展;同時高階將領叛變,加速局勢惡化。例如共軍在第十六兵團離開宿縣後,適時攻占宿縣,截斷津浦鐵路;第三綏區張克俠、何基澧之投共,致共軍截斷第七兵團退路.第十二兵團廖運周師叛變,致突圍失利。05.各戰場兵團未能竭誠互助合作乃國軍致命之缺點。李彌兵團並酒店打工未盡力掩護第七兵團;蚌埠方面,兵團未竭力救援第十二兵團。二、共軍何以獲勝?01.適時策動國軍第三綏區何基澧、張克俠叛變並乘何、張叛變的有利機,迅速截斷隴海鐵路,形成合圍第七兵團有利態,威脅徐州。02.依據其適時之情報暨全國及華東、中原戰場形勢的變化,以及國軍所犯之錯誤,適時擴大原定的作戰規模,並成立總前委,統籌華東、中原野戰軍聯合作戰事宜.確定圍殲國軍於淮河以北的決心,並據此調整兵力部署和強化各項保障工作。03.在動員群眾參戰,運補糧食、彈藥,支援前線,確保後勤供應無虞。教育俘虜後即撥補部隊,致戰力未因作戰損耗而降低。04.中野與華野互相合作,因而能形成重點、局部優勢。例如華野圍攻第七會場佈置兵團時,中野一部威脅徐州,並截斷徐蚌線,占領宿縣、固鎮。不但配合華野圍攻第七兵團,並提前完成對徐川的戰略包圍。中野圍攻第十二兵團時,華野則以兩個縱隊攻占靈璧,威脅李延年兵團之惻背,其後並阻擊國軍蚌埠和徐州方向的攻擊,並抽調四個縱隊支援中野,以保障中野對第十二兵團的包圍和攻擊。05.運用情報,適時攻克宿縣,截斷徐州與蚌埠之聯絡.分割國軍,造成共軍集中兵力,各個殲滅國軍的有利態勢。06.在擊滅第七兵團後,選定第十二兵團為下一圍殲目標,其後在包圍杜聿明所部與第十二兵團進展緩慢之際,和蚌埠國軍逐步逼近,共軍決定採[吃一個,挾一個,看一個]的方針,集中兵力先行殲滅第十二兵團,使共軍完全掌握戰酒店工作場主動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o85xox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